名家教子书:父亲的榜样(中国篇)

来源:网络

状态:连载中

作者:张振鹏

主角:宋庆龄宋嘉树

微信阅读


精彩内容阅读

于是,陈鹤琴就对孩子说:“这是很脏的东西,我想你一定不会喜欢,你是要一块干净的,对吧?你应当跑到房里去向妈妈要一块干净的,好吗?”孩子听见爸爸这么一说,就很高兴地跑到房里换了一块清洁的毯子。

对孩子来说,来自父母的积极的暗示,在很大程度上会对孩子在心理和心智方面产生积极正面的作用。很多教育研究者和观察的实践已经证明,积极暗示的方法是对孩子进行早期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。

积极的暗示会对孩子产生良好的影响,关于这一点,已经得到了英国爱丁堡大学教育心理学马丁教授的证实。他把一群孩子随机分成两个组,然后对老师说:“A组的孩子都很优秀,无论是在智力、意志品质方面,还是在特长方面都有明显的优势;B组的孩子则恰恰相反。” 受到这种暗示后,老师各自开始了相同课程的教学。一个学期后,A组孩子的成绩和各项测评真的比B组的孩子优秀很多。后来,又经过了几组实验,结果同样如此。

与此相关,马丁教授还有另一项调查:在品质、意识和智力方面有杰出表现的人中,其中几乎90%的人在童年或少年时期都受到过来自亲人的积极的暗示,最多来自母亲,有的来自父亲、老师、祖父母等等。

实践表明,对孩子越早进行积极的暗示,其暗示的作用就越明显。另外,对孩子进行暗示的人与孩子的关系越亲密,作用也就越明显。有一点必须父母必须明确,对孩子的暗示一定是积极的。否则,对孩子进行消极的暗示,结果一定是悲剧性的。

教子点睛:

父母在对孩子进行积极暗示时,应该把握几点:对孩子的暗示要发自内心,充满真挚的情感;积极的暗示要有原则,不能夸张,更不能把孩子的缺点暗示成有点,把孩子做错的事暗示成正确的;暗示时,应该掌握孩子的心理特点,避免因为暗示不当,引起孩子的反感,结果自然适得其反。另外,父母还应该让孩子自己学会积极的自我暗示,这对他未来的成长非常重要。

引导孩子探索究竟

陈鹤琴反对谢绝孩子的问难,也不赞赏有问必答,他提倡利用孩子的好奇心,引导他探索究竟的教育方法。陈鹤琴举例说:

有一天,一个5岁的孩子与父亲一起到郊外散步。他远远地看见一个小孩在那里放风筝,就问他父亲:“那个小孩在那边做什么?”他父亲回答:“你要去看看吗?”说着,就与他一同前往。

到了,父亲对他说:“啊!那个在空中的东西多好看。你看那个小孩手里捻着什么东西,要走近去看一看吗?”他好奇地去了,回来对父亲说:“是线。”接着,父亲就领着他到街上买了纸、竹等材料,回家做了一个风筝给他。第二天,还陪他到郊外放了风筝。

您的位置 : 小说> 小说库> 名家教子书:父亲的榜样(中国篇)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