名家教子书:父亲的榜样(中国篇)

来源:掌文

状态:已完结

作者:佚名

主角:

微信阅读


精彩内容阅读

梁启超非常重视培养孩子的道德品行,他以自己崇高的道德情操为子女树立了光辉的榜样。

在孩子们很小的时候,梁启超就要求他们一定要艰苦朴素,要在艰苦的环境中锻炼自己。他说:“生当乱世,要吃得苦,才能站得住,一个人在物质上的享用,只要能维持生命便够了,至于快乐与否,全不是物质上可以支配。能在困苦中求得快活,才真是会打算盘哩!”

他教育子女要热爱生活,适应环境。当子女在学业遇到困难时,他总是引导他们解开疙瘩,战胜困难,继续前进,并一再教导他们要“莫问收获,但问耕耘”。

梁启超告诫子女,一定不要消磨志气。他认为,一个人若在舒服的环境中会消磨志气,那么在困苦懊丧的环境中也一样会消磨志气。他对孩子们说:“你看你爹爹困苦日子也过过多少,舒服日子也经过多少,老是那样子。到底志气消磨了没有?”

“一面不可骄盈自满,一面又不可怯弱自馁,尽自己能力做去,如此则可以无人而不自得,而于社会亦总有多少贡献。我一生学问得力专在此一点,我盼望你们都能应用我这点精神。”这是梁启超对孩子们的殷切希望。

在家里,梁启超经常向孩子们讲祖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和爱国者的故事;孩子们长大离家后,他仍以书信形式继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,鼓励孩子们努力学习,掌握专业知识,将来报效祖国。在他的教育影响下,孩子们自幼培育了对祖国深厚的感情,立下了报国之志。

次子梁思永,曾在美国哈佛大学攻读考古学和人类学。1930年学成回国时,国内正处在战火不断的时代。他在十分艰苦的条件下,长期从事考古工作,曾主持山东章丘龙山镇和河南安阳后冈、西北冈等重要发掘,并首先确定仰韶、龙山和商文化的相对年代。

当得知在国外求学的二女儿思庄对英文成绩不满意时,梁启超就多次去信安慰她:“绝不要紧,万不可以此自馁,学问求其在我而已。不必着急,只须用相当的努力便好了……”“庄庄成绩如此,我很满足了。因为你原是提高一年和那些按级递升的洋孩子的竞争,能在三十七人考到第十六,真亏你了。好乖乖,不必着急,只须用相当的努力便好了。”……

思宁是梁启超的四女儿,在南开大学读一年级时,因为日军轰炸而失学。她抱着满腔的爱国热忱投奔新四军,奔赴抗日前线。

幼子思礼,1924年出生。在他5岁的时候,梁启超就去世了。他17岁赴美求学,边打工边读书,在饭馆里洗碗碟,在游泳池当救生员,什么都干,苦读八年,终于获博士学位。回国后从事电子科学研究工作,是我国著名的火箭专家,曾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,并当选为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。

您的位置 : 小说> 小说库> 名家教子书:父亲的榜样(中国篇)
返回顶部